打“特色牌”吃“科技饭”念“市场经”走“致富路”
2012-05-25 15:30:35 来源: 评论:0 点击:
记魏邱乡尚柳洼村郭培峰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非常好,党员群众就是要通过远程教育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技术,才能拓宽思路,才能找到致富门道。”这是尚柳洼村鲶鱼养殖户郭培峰对远程教育的感慨。
郭培峰,男,汉族,1977年4月出生,高中文化,魏邱乡尚柳洼村人,现任该村支部书记。在大伙的眼里,他是个善于思考、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有着极强事业心的“实干家”。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学习,他与鲶鱼养殖结缘、与科技结缘、与市场结缘,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找到了致富门道,带领群众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致富路,用真情和汗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新型党员形象。
一、打“特色牌”,进行鲶鱼养殖
为了寻找一个切合实际而又独具特色的发展项目,郭培峰花了不少心思。他打过小工,搞过服装生意,开过纸厂……但总感觉不是适合自己的特色项目。在2004年6月的一次远程教育学习中,他在网上浏览科技致富信息和农产品供求信息时,发现有不少需求鲶鱼的信息,而且价钱还不低,这个发现触动了他敏感的市场神经。于是,他开始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养殖鲶鱼的技术,了解鲶鱼市场的需求,并开始了小规模的养殖。但是,因为刚开始养,在养殖温度、饲料和防治鱼病等方面都不太懂,让他做了难,多亏有了远程教育的帮助,使郭培峰在这条路上,走得相对轻松。因此,郭培峰大胆扩大了养殖规模。
二、吃“科技饭”,提高鲶鱼产量
养殖规模扩大后,郭培峰才真正感受到了知识的缺乏。小规模的鲶鱼比较好养,但是大规模的鲶鱼养殖却需要很高的技术。如何进行鲶鱼疾病防治,如何保持鱼池的温度,如何缩短鲶鱼生长期,如何保证销路等等,郭培峰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这时的他清醒的认识到:致富不能蛮干,要想保证鲶鱼存活,提高产量,业务不熟的他只有加强学习。从那时起,他对远程教育的兴趣更浓了,在尚柳洼村远教室,集中学习,他是最积极的;个性化学习,他是最主动的。平时没事,不管白天晚上,都喜欢到尚柳洼村远教室看课件、上网,了解先进的鲶鱼养殖技术、查阅市场供求信息,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为了学习规范的鲶鱼养殖技术,通过网络,他与各地有经验的鲶鱼养殖户、批发商成为了好朋友,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网友。2005年春季,他还跑到安徽一家大规模的鲶鱼养殖基地,实地参观,亲自体验,一住就是十几天。通过这次参观学习,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术,成功地防治了鲶鱼的烂鳃和肠炎等疾病。
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总结,郭培峰从不熟悉鲶鱼养殖变成了现在的行家里手。谈及养殖技术,他如数家珍,鱼苗的选育、温棚的建设、饲料的配置、疾病的防治……每一个方面都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结晶。 正因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新,郭培峰发展的鲶鱼养殖产业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有力。
三、念“市场经”,保证产品销路
养殖鲶鱼需要技术,但怎么样及时地把养成的鲶鱼销售出去并卖出个好价钱,更需要“技术”。一开始郭培峰养的鲶鱼主要是销往长垣、封丘、延津、新乡等周边附近地区,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这些地区不能满足鲶鱼的销售,拓展销路成为新的问题,这时,郭培峰又想起了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每到鲶鱼养成上市的时候,上网了解市场行情,发布供求信息是他每天的必修课。2008年3月,他通过远程教育和农业信息网站发布供求信息高达100余条,成交订单11份,价值达10.2万元。
目前,郭培峰已成功与山东、河北、郑州、安阳、新乡等地的客户建立了固定关系,大量的鲶鱼销往山东、河北、郑州、安阳、新乡等地,初步形成了销售网络。
四、走“致富路”,带领党员群众奔小康
2007年3月,全面了解鲶鱼养殖及市场需求的郭培峰,在妻子支持下,关闭了自己经营多年的造纸厂,把资金全部用于鲶鱼养殖,已投入资金达150多万,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效益也不断提高,每年都能实现净利润二三十万元。通过鲶鱼养殖,郭培峰找到了致富的门路,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几年的拼搏努力使郭培峰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给周围的党员群众一个活生生的示范。但是 “一枝独秀不是春”,郭培峰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个人找到致富的门路不算,只有带领广大群众找到致富的门路才行。下一步打算将自己学到的鲶鱼养殖技术无偿提供给广大群众,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目前,郭培峰的鲶鱼养殖规模已经达到100万尾,年收入达30多万元。我们相信:借助先进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郭培峰发展起来的鲶鱼养殖产业将会继续健康发展,2011年,在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郭培峰同志高票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上一篇:远程教育结硕果 齐心协力奔小康
下一篇:农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