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规范(一)
2012-05-25 15:46:39 来源: 评论:0 点击:
目 录
前 言I
1. 教学设计要求 .............................................................1
1.1. 教学内容 ................................................................1
1.2. 教学方法 ................................................................1
1.3. 语言表达与教态 ......................................................1
1.4. 电视节目教学设计 ..................................................2
1.5. 语音节目教学设计 ..................................................2
1.6. 计算机课件教学设计 ...............................................2
2. 节目制作要求 ...............................................................3
2.1. 电视节目 ...............................................................3
2.2. 语音节目 ...............................................................7
2.3. 计算机课件 ............................................................8
2.4. 数字媒体素材 .......................................................11
3. 资源内容分类 ............................................................20
4. 元数据应用指南 ..........................................................34
4.1. 术语解释 ...............................................................34
4.2. 元素应用指南 ........................................................34
5. 工作附件及表单 ..........................................................43
5.1. 工作流程 ...............................................................43
5.2. 选题申报汇总表 ...................................................44
5.3. 电视节目选题表 ...................................................45
5.4. 语音节目选题表 ...................................................46
5.5. 计算机课件选题表 ................................................47
5.6. 电视节目评价标准表 .............................................48
5.7. 语音节目评价标准表 ............................................49
5.8. 计算机课件评价标准表 .........................................50
5.9. 中心资源库教学资源记录卡 .................................54
参考文献 ..........................................................................55
前 言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是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应用性规范。制定规范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促进其有效传播与共享。资源包括电视节目、语音节目、计算机课件和数字媒体素材。
本规范是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而制定的基本要求,承担资源建设的单位要按照规范的要求制作加工电视节目、语音节目、计算机课件和数字媒体素材。
本规范的制定属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一部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远程办)拥有本规范的版权。
本规范可以被复制、转载或在电子信息系统上做镜像,但在复制、转载或做镜像时须在明显地方标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版权所有”字样。全国远程办不承担用户在使用本规范内容时可能造成的任何实际或预计的损失。
本规范分为五章,分别为教学设计要求、节目制作要求、资源内容分类、元数据应用指南和工作附件及表单。
第1章是关于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规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语言表达与教态、电视节目教学设计、语音节目教学设计、计算机课件教学设计等与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要求。
第2章是关于教学资源制作的技术规范,包括电视节目、语音节目、计算机课件和数字媒体素材的具体制作要求。
第3章是关于教学资源内容分类及其编码,规定了教学资源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号。
第4章是关于教学资源的元数据的定义与著录规范,为教学资源的元数据加工提供可操作的应用指南。
第5章是关于教学资源建设的工作流程和资源制作、评价、使用所需要的工作表单及附件。
本规范每一章相对独立,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工作的需要,单独选择相关的章节进行阅读和参考。教学设计人员可以参考第1章教学设计要求来指导教学设计;节目制作人员可以参考第2章制作技术要求来进行节目制作;教学资源元数据加工著录工作人员可以参考第3章资源内容分类编码和第4章元数据应用指南进行元数据著录;整个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中所用到的附件及表单可以参考第5章。
最后是本规范制定时参考的相关文献。
1. 教学设计要求
1.1. 教学内容
l 应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l 应有明确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陈述。
l 应符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有一定的先进性。每个专题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度适当,无科学性方面的错误,无过时陈旧的内容。
l 应对引用资料的著作权进行说明。内容包括素材或资料的来源、著作权许可,项目负责人签名、单位公章。
l 使用的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等应符合国家(国际)标准。
1.2. 教学方法
l 主题明确。注重对重点、难点、疑点的讲解和示范。
l 思路清晰。注重讲解的思路,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启发学习者积极思考和反应。
l 方法得当。讲授生动,注意讲解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技术的示范过程。
l 案例适用。举例少而精,注重学习者对理论的理解和对技能的掌握,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感性材料。
l 结构合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结构,详略得当、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循序渐进。
l 应有教学过程设计和活动组织建议。
l 应有明确的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1.3. 语言表达与教态
l 语言准确,通俗易懂。
l 原则上使用普通话,无错误发音。
l 表达顺畅,语速适中。
l 教态自然,衣着得体。
1.4. 电视节目教学设计
l 构图合理,背景选用适当,字幕板书规范,画面视觉效果突出。
l 镜头运用流畅,组接合理,推、拉、摇、移和切换等操作不丢失有效画面,不出现没有准备好的画面或经提示的痕迹,不出现空画面。画面无明显抖动、摇晃、倾斜、虚焦等现象。
l 曝光适当,灯光运用合理,无阴影,无布光不均现象。
l 注重发挥媒体表现手法和特长,在电视节目中注重采用现场、图解、表演、模拟、示范、访谈、案例分析等表现手法。
1.5. 语音节目教学设计
l 录制清晰、饱满,音色修饰得当。
l 音乐和背景声的选择适合教学内容。
l 注重发挥媒体表现手法和特长,在语音节目中注重采用现场、音乐、访谈等表现手法。
1.6. 计算机课件教学设计
l 知识组织结构符合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组织结构是指根据知识体系所做的学习内容安排。
l 使用多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
l 提供充分的交互机会,引发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投入、操纵和思考。
l 提供练习或测试。在题型、内容和方法上做到形式多样、题量充足。
l 提供知识运用的活动情景,学习者借助工具或真实工具的代替物,能够将知识灵活应用在模拟情境或现实生活中。有必要的自学建议或指导,为自学者提供学习方法或内容的建议和帮助。
l 提供及时、有效和可靠的评价与反馈。
2. 节目制作要求
2.1.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磁带采用Betacam-SP和DVCPRO25/50两种格式(推荐使用DVCPRO50)。
2.1.1.录制标准:Betacam-SP
(1) 节目长度
节目长度指从节目第一帧画面开始到最后一帧画面为止的时间。原则上一集节目长度为30分钟。制作节目时间长度精确到帧。在填写《电视节目属性描述表》(参见2.1.4节电视节目属性描述)时,时间长度精确到秒,不到1秒的帧数要省略,比如12秒23帧按照12秒计算。
(2)电视图像
l 图像画面(特别在编辑点)稳定,无跳动、闪烁和变色,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
l 图像信号的峰值电平为0.7Vр-р,视频全电视信号幅度为1Vр-р。
l 节目之前为1分钟彩条(校准信号100/0/75/0,基准磁平1KHz),30秒黑场。
l 节目最后一帧画面要求静帧2秒以上,后续黑场30秒,其后不允许有任何其它内容。
l 节目片尾长度不超过30秒(如有主题曲,片尾可视情况加长)。最后一屏为版权声明,内容为“‘**单位’及‘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版权所有”。
l 节目记录段落内禁止出现彩条和其它杂乱信号。
l 节目中不能带广告内容。
(3)电视声音
l Betacam格式磁带伴音记录在1声道。
l 伴音平均电平:语言-7~-3VU,瞬间最大值允许达到0VU,音乐-7~0VU,瞬间最大值允许到+3VU(VU单位参照放像机声音标准单位)。
l 使用PPM表监测声音峰值电平时,节目声音峰值电平:音乐≤+5dB(PPU),语言≤0 dB(PPU)。
l 节目之前的彩条部分伴音为1KHz,0VU±1VU。
l 声音不失真,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无明显背景噪声。
l 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即背景音乐过大导致无法听清解说声)。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即现场声过大导致无法听清解说声)。
l 声音和画面同步(配合协调一致)。
(4)其它
l 播出节目带不能一盘多集。节目需要分盘时,两盘接点没有重复画面。
l 节目的第一幅画面背景色不能与黑底(或彩底)相近,便于准确计时。
l 时码要连续。
l 数字化转换格式:用于数字电视播出时硬盘播出采集编码速率为8Mbps;用于计算机课件采集编码速率参照视频资料推荐标准和音频资料最低标准。
2.1.2.录制标准:DVCPRO
(1)节目长度
节目长度指从正式节目第一帧画面开始到最后一帧画面为止的时间。原则上一集节目长度为30分钟。制作节目时间长度精确到帧。在填写《电视节目属性描述表》(参见2.1.4节电视节目属性描述)时,时间长度精确到秒,不到1秒的帧数要省略,比如12秒23帧按照12秒计算。
(2)电视图像
l 图像画面稳定,图像清晰、层次丰富、色彩清晰、自然、无杂乱信号(闪烁、掉色、偏色、拉道、拉毛、波纹、花屏、不同步、噪波大等现象)。正式节目图像中不可出现彩条、彩底。正式节目图像不能出现夹帧、磁迹中断、偏磁等现象。
l 图像信号中:
字幕峰值电平≤800mv,标准正常值=700mv;
全信号峰值电平≤1v,标准正常值=700mv;
亮度信号峰值电平≤770mv,标准正常值=700mv;
黑电平0―50mv。
l 节目制作顺序为:
空白保护带约10秒;
彩条(75%)60秒,幅度700±20mv;音频1KHz幅度-18dBFs±1dBFs;
黑场30秒,幅度0―50mv;
节目;
带尾黑场30秒以上,后无图像无声音;
l 时间码连续。在引带彩条信号开始点置零,即彩条起始点时间码计数为00:00:00:00,录有60秒彩条和30秒黑场后,节目时间码计数从00:01:30:00开始。
l 节目最后一帧画面要求静帧2秒以上,后续黑场30秒,其后不允许有任何其它内容。
l 节目片尾长度不超过30秒(如有主题曲,片尾可视情况加长)。最后一屏为版权声明,内容为“‘**单位’及‘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版权所有”。
l 节目记录段落内禁止出现彩条和其它杂乱信号。
l 节目中不能带广告内容。
(3)电视声音
l 节目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
l DVPRO录像机的播出声道为CH1。dBFs是DVCPRO50(PAL制)放像机音频幅度单位。
音频要求:语言≤-10dBFs 瞬间=-10dBFs
音乐≤-5dBFs 瞬间=-5dBFs
最低音频幅度不能长时间≤-25dBFs
l 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即现场声过大导致无法听清解说声)。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即背景音乐过大导致无法听清解说声)。
l 声音和画面同步(配合协调一致)。
(4)其它
l 播出节目带不能一盘多集。节目需要分盘时,两盘接点没有重复画面。
l 节目的第一幅画面背景色不能与黑底(或彩底)相近,便于准确计时。
2.1.3.电视节目提供播出流程
节目提供单位按规定时间提前送交播出带,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技术审查,如需修改,修改后再审,直至合格。
2.1.4.电视节目属性描述
表2.1.4 电视节目属性描述表
名称 | (必填) | |
作者 | (有则必填) | |
关键词 | (有则必填) | |
内容分类 | (必填,参考第3章资源内容分类) | |
描述 | (必填) | |
出版者 | (有则必填) | |
版本 | (选填) | |
语种 | (必填) | |
资源类型 | (必填)电视节目 | |
资源格式 | (必填)○Betacam-SP ○DVCPRO | |
长度 | (必填,采用PT[hH][nM][s[.s]S]格式) | |
制作者 | (必填) | |
制作日期 | (必填,采用YYYY-MM-DD格式) | |
时空范围 | 时间范围 | (选填) |
空间范围 | (选填) | |
关联资源 | (选填) | |
权利 | (选填) | |
内容审核者 | (必填) | |
送播单位 | (必填) | |
主讲教师 | (选填) | |
适用对象 | (必填)□党员干部□农民□工人 | |
评注 | (选填) |
2.2. 语音节目
语音节目带格式有DAT数字录音带、盒式录音带和CD光盘三种。三种节目制作要求如下:
l 声音清晰,不失真,无背景噪声,音量范围在-7~0VU。
l 解说与音乐、效果的混录比例恰当。
l 节目之前有5秒钟无声空白。节目开始需有节目内容提示。
l 节目开始需有节目内容提示。
l 节目时间长度应精确到秒。
l 播出节目带不能一盘多集。节目后为空白内容。
2.2.1.语音节目属性描述
表2.2.1 语音节目属性描述表
名称 | (必填) | |
作者 | (有则必填) | |
关键词 | (有则必填) | |
内容分类 | (必填,参考第3章资源内容分类) | |
描述 | (必填) | |
出版者 | (有则必填) | |
版本 | (选填) | |
语种 | (必填) | |
资源类型 | (必填)语音节目 | |
资源格式 | (必填)○DAT数字录音带 ○盒式录音带 ○CD光盘 |
|
长度 | (必填,采用PT[hH][nM][s[.s]S]格式) | |
制作者 | (必填) | |
制作日期 | (必填,采用YYYY-MM-DD格式) | |
时空范围 | 时间范围 | (选填) |
空间范围 | (选填) | |
关联资源 | (选填) | |
权利 | (选填) | |
内容审核者 | (必填) | |
送播单位 | (必填) | |
主讲教师 | (选填) | |
适用对象 | (必填)□党员干部□农民□工人 | |
评注 | (选填) |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全国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规范(二)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