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今天是:
学党史观党行——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性
首页 > 热点专题 > 党建文摘 > 正文

学党史观党行——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性
2012-06-28 09:35: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从1921年7月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洗礼,欣喜而豪迈地迎来自己的90华诞!从建党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今天拥有8000万之众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领导13亿各族人民,用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党的辉煌历史向世人昭示了一个伟大结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看中共的伟大性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现代政党的产生,都是历史运动的产物,是一定时代的要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使中国积贫积弱,濒临灭亡边缘。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完成这两大任务,近代中国的许多仁人志士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探索外御列强、内求复兴的道路。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和政治团体也都在这一历史剧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接受历史的选择。率先奋起的是中国的农民阶级,其代表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其代表是“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接下来走上历史舞台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其代表是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再后来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代表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但这些斗争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和正确思想的指导,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能够改变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悲惨境遇。从1840年到1920年,近代中国经历了八十年的屈辱、八十年的求索、八十年的失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改革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完成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任务。历史呼唤新的阶级和新的政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掀开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进行活动的,主要有三种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对于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第一种力量,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的力量,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他们站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主要的和直接的障碍。他们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他们的政权也先后被人民革命的洪流掀翻了。第二种力量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力量,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自由充分地发展资本主义。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他们没有能力带领人民扫清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从而使中国争得独立并臻于繁荣富强。他们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也就始终未能得到中国广大人民的拥护,他们中的多数人也逐步地承认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而抛弃了走中间路线的幻想,转而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第三种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他们是进步力量,主张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由此走向社会主义。只有这个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符合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最终赢得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拥护。影片《淮海战役》中,一眼望不到头的老乡们赶着大车的送粮队的镜头,充分证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共产党是政治上、理论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党——从党的思想理论上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性
  战争年代,在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前,在飞机大炮面前,只凭“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平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面前,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垮台面前,逆境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能“一枝独秀”朝气蓬勃?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不断创新而又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正确地把握时代要求,自觉地顺应时代潮流,始终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她既不因循守旧,丢掉马克思主义而标新立异;也不是不顾形势发展变化,躺在老祖宗个别论断上不敢越雷池半步,而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依照中国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向前推进马克思主义。90年的历史表明,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其表现在:第一、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分别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第二,科学地提出了切合中国实际的路线、纲领和政策,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前进。第三,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第四,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五,十分重视廉政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治国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正确主张。
  三、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党——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构成看她的伟大性
  中国共产党是富有战斗力、高素质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以自己的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领导人民展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许多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李大钊、夏明翰、刘胡兰、方志敏、杨靖宇、董存瑞等众多英雄人物。解放前600多万党员英勇牺牲的有340万。为了新中国,共产党普通的党员和伟大的领袖,都将个人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新中国的道路是共产党人的热血铺就的,新中国的大厦是共产党人的脊梁支撑的。井冈山时期,广大红军指战员颈部都系有一条红带子,取名“牺牲带”,表明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决心。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共产党人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悲壮最辉煌的英雄史诗。1934年4月,86000名红军从江西出发,树皮、草根,雪山、草地,围追、堵截…… 在生命极限的挑战前,共产党人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一座信念的丰碑,到1935年10月抵达陕北时,只剩下大约6000人。没有共产党,没有共产党作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没有共产党人的艰难探索、英勇奋斗,没有共产党人的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新中国的建立是不可能的。昨天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和平年代,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依然不忘自己的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党旗增辉添彩。涌现出象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牛玉儒、杨利伟等大批先进人物。他们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无怨无悔,甘愿奉献,他们呕心沥血干工作,铁血丹心铸党魂,他们是众多优秀党员的缩影,是民族精英的典范。今天的历史向我们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代化的中国。我们的党是不断发展壮大、充满活力的党。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党代表13人,全国党员53人。发展到2011年,全国党员大约8千万人,全国平均16人中就有1名党员。我们的党已由一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根深扎于中华大地,干挺立于世界的东方。那全国8千万党员,好比这参天大树茂密的绿叶,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四、中国共产党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党——从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辉煌成就看她的伟大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90年,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实现历史性进步和飞跃的90年。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开拓前进,绘制了一幅恢弘的历史长卷,逶迤而气势磅礴,雄浑而绚丽多彩,概括为九大成就: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三是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四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五是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六是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七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八是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了巩固的国防。九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相关热词搜索:党史 —— 中国共产党

上一篇:牢记责任勇担当——全省组织系统“三讲三提升”活动阶段回顾(上)
下一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党建网 | 河南党员教育服务网 | 新乡党建网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共产党员网 | 十九大新闻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