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是彩虹
2012-06-22 10:34:07 来源: 评论:0 点击:
延津县僧固乡大布村村委委员 刘静云
尊敬的各位领导,村官朋友们:
我叫刘静云,是僧固乡大布村村委委员。2008年5月入村至今,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和村干部协调处理村民关系,拿着自己家地里种的菜去慰问村中的孤寡老人,同群众一道学习大棚技术,销售蔬菜等等。在工作中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在创业中收获了喜悦。如今,每次走在村里,看到村民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老人们亲切地喊我“闺女”时,心里甜滋滋的。
我们大布村,人多地少,平均每人不到一亩地,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蔬菜大棚种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村中的老种植户闲聊时了解到,虽然有十几年的蔬菜大棚种植经历,但是种植技术基本靠自己摸索,科学化管理不够,蔬菜质量不高,产量上不去,销路也不好,一年辛辛苦苦忙到头,也卖不出个好价钱。回到家中,我第一次失眠了。自己反复问自己,大学生村干部不能只是要帮助村委会工作,协调村民关系,更应该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当第二天我向父母提出自己要建蔬菜大棚,做实验,带领群众走科学化种植经营蔬菜大棚时,却遭到父母的极力反对。他们怕我身体吃不消,更怕我自己干不好陪了钱。经过反复的斗争,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县委组织部和乡党委的领导,他们给予了我大力支持。我也说服了父母,取得了他们的理解。
万事开头难。建大棚的一万多元的资金让我犯了难,家里一年的收入有限,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我开始四处找亲戚借钱,一天下来,跑遍了亲朋好友,钱没借到,得到的反而是更多的冷言冷语。一万块钱就像一座大山一样让我难以逾越,当时真是有泪无处流。但想到乡亲们面对各种种植技术难题和低迷的蔬菜价格时那种渴望和无奈的表情,我暗下决心,千难万难也要干。第二天、第三天,也许是我的执着与诚意感动了亲朋好友,终于筹集了一万元钱,捧着借来的钱,我热泪盈眶。
对于蔬菜大棚,我真是两眼一抹黑,啥也不懂。为了掌握技术,我向乡办公室主任、无公害果菜协会会长王华借来了关于蔬菜大棚种植的书,学习理论知识,并向村里的老种植户请教建棚、育苗经验,了解常见的蔬菜病虫害,不懂的再去向王会长请教。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我买来了建造蔬菜大棚的材料,冒着烈日四处求人帮忙打杆、拉竹竿、定格局、栽桩、绑杆…建棚的艰辛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经过一个月的奔波操劳,属于我的长60米、宽16米的塑料大棚终于建成了。村民都不理解我为啥要遭这份罪,其实对我来说苦难已经不算什么,我要靠自己让家里富起来,带动村里的老百姓一块儿富起来。
天有不测风云,2009年春节刚过,一场罕见的倒春寒让我措手不及。连续两天的大风,肆虐地撕扯着大棚,棚架上的塑料布被无情的撕裂、扯飞了,刚刚定栽的幼苗就那样暴露在寒风中,看着漫天飞舞的塑料碎片和棚里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幼苗,我的心也被撕碎了一样。我茫然地回到家,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二天我到地里的时候,却发现村民都自发的赶过来帮我把支离破碎的大棚重新修整好,帮我找来蕃茄苗及时补载。看着村民为我的大棚忙碌的身影,倔强的我眼泪夺眶而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一刻,让我更加知道了什么事质朴、善良的父老乡亲。这一刻,更加坚定了我要带动群众致富,回报乡亲的信心。
在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一切重头再来,定苗、培土、锄草、浇水、撒绳、吊绳、放风、打叉……期间,在王会长的帮助下,我试着采用生物授粉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授粉,来提高西红柿的质量和价格,希望能够真正为群众解决制约蔬菜种植发展的瓶颈问题。
擦干了多少汗水,磨破了多少布鞋我已经数不清了,终于在2009年4月,粉红色的蕃茄果挂满了枝头。当我将摘到的第一个蕃茄放入嘴里的时候,蕃茄的香甜甜透了我的心田,往日的艰辛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为了把蔬菜卖个好价钱,我奔波于各个蔬菜市场,问行情,谈价格,同时利用网络来寻找买家,幸运的是,我真的联系到了买家,并且价格高于延津县的市场价格,看着全村的蔬菜被外地的客商一车一车拉走,看着父老乡亲手中厚厚的人民币,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成功的喜悦并没有让我沾沾自喜,我开始联系村里的蔬菜大棚种植户,为他们统一购种,指导科学种植,统一联系客户,在我的带动下,我们村两年里新建大棚100多座,人均收入超5000元。现在,我正在积极的学习如何用大棚种植花卉,并在不久的将来,在自家的田里做实验,从而更好的带动村民致富!
虽然,我的工作室在田间地头,虽然我的工作服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旧衣,但是我从不后悔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创业充满艰辛,收获不只是个人成功的喜悦。朋友们,相信风雨过后就是彩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倍加努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我会倍加努力,用自己的辛勤为大学生村干部这个光荣的团体增光添彩!
谢谢大家!
分享到:
收藏
